维修技术
你可能喜欢看
联系三昌
水泵知识
锅炉给水泵叶轮咬死故障原因分析
- 作者:三昌泵业
- 发布时间:2016-11-14 11:37:13
- 点击:0次
锅炉给水泵咬死故障解体检查:
锅炉给水泵在某电厂中投入运行后,运行多年来末发生过大的事故。给水泵在发电厂中是压力高、转速高的转机设备,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,因而要加强对给水泵的运行监护和日常维护是非常重要的,2010年某厂台CHTC6/5型汽动给水泵因故停运后,盘车不能正常投用,进行手动盘车也不能盘动,考虑到给水泵的动静间隙较小,经分析有可能是叶轮口环与卡圈发生咬死事故,此时若对给水泵进行强行起动,有可能对给水泵造成更大的损坏事故,因此,决定对其进行解体检查。

泵解体并将芯苞抽出后,对其进行了检查,发现叶轮口环和导叶卡圈无大的磨损痕迹,但在第二叶轮口环处发生了严重的咬磨现象(见图),且咬痕较重,叶轮口环处磨损严重,导叶卡圈密封面中间部位磨痕较重,深度达0.50 mm左右(见图二),第三叶轮


(图) (图二)
较轻,第四叶轮口环(见图三)和导叶卡圈(见图四)磨损也较为严重,深度达0.60 mm,


(图三) (图四)
第五叶轮口环磨损不大,但叶轮键已损坏,叶轮上的键槽出现端分向二侧挤压痕迹,且出现滚键现象(见图五),键已损坏无法使用。
锅炉给水泵咬死故障处理措施:
根据解体情况经过测量后,卡圈间隙已远大于厂给出的标准,锅炉给水泵卡圈间隙非常小,厂给出的标准在0.40mm左右,经测量后的卡圈间隙已远 远超出标准值,需重新配置,先对叶轮口环进行了修复,修复后的叶轮继续使用,重新配置各导叶卡圈,并将卡圈间隙调整到标准值内,这样处理只是更换了各导叶的卡圈,叶轮可继续使用,从而降低了检修费用,节省了大量资金。同时由于第五叶轮键损坏,键槽部份拉毛,间隙变大,为减少叶轮所承受的圆周扭力,将第五叶轮与第二叶轮进行了互换。
锅炉给水泵咬死故障原因分析:
锅炉给水泵在停运后,发生盘车故障时,应先判断出是小汽机发生了卡涩还是给水泵发生了卡涩。其方法是,可先将泵与小机的对轮断开,直接对泵侧对轮进行手动盘车,若手动盘车顺利且无卡涩现象,则说明给水泵转子没有发生咬死,盘车故障应是小汽机故障与给水泵无关,反之则是给水泵发生了转子咬死事故,则必须对给水泵进行解体检修,不能进行强行冲车,否则会对给水泵造成更大的损坏事故。该厂在发生盘车故障后,没有进行强行冲车,而采取了解体检修的方案,是种非常正确的安全措施,它避免了给水泵事故的进步扩大。那么,硬质杂物是如何进入到给水泵内的呢?
经分析认为,是在除氧器检修中,由于检修人员的疏忽等原因,导致些金属物体遗留在内,如:焊渣、铁屑、及检修中使用砂轮机等遗留的硬质颗粒物,以及凝汽器内检修后的物体进入到除氧器内。因而当给水泵的入口滤网发生破损或是滤网布过粗时,这些硬质颗粒会进入到给水泵内,由此很容易造成给水泵的转子卡死现象的发生。
在正常运行时,由于给水泵在高速运行中,进入到泵内的少量硬质物体会随给水泵的高速运行而被带走,所以高速运行中的给水泵,既便是进入些颗粒物也不会发生咬死事故。但是,给水泵一旦停运进入惰走或是在低速盘车状态时,硬质颗粒物体进入到给水泵内,则易发生转子卡涩直至咬死事故的发生。
这是因为,目前大多厂的给水泵叶轮口环和导叶的卡圈多采用不锈钢材质,且密封间隙较小,硬质颗粒物体进入到给水泵内后,在给水泵转速较低时,这些硬质颗粒物体会嵌入到叶轮口环与导叶卡圈间,致使口环或是卡圈表面产生挤压毛刺,且越挤越大,直至咬死不能转动为止。因此,一旦发生此种情况应及时对给水泵进行检查,以避免事故扩大,造成更大的损失。
结束语:
锅炉给水泵运行平稳、设计合理、安全可靠,投运多年来末发生过影响到主机安全运行的事故,对电厂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提供了保证。通过此次的转子咬死事故检修,我们认为,此次事故的发生后,如果检修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,不能及时的将给水泵退出运行,而强行冲车,则会对给水泵带来不可估量的设备损坏;给水泵备品备件的价格非常昂贵,每次检修都会产生高的费用。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检修规程的要求,对其进行精心的维护,加强检修后对除氧器和凝汽器内部的清理工作,确保给水水质的清洁;另外,检修后的给水泵,不论更换备件与否,都必须重新对其进行动平衡试验。
- 上一篇:锅炉水泵机械密封的基本形式
- 下一篇:给水泵易熔塞的作用是什么?